我最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,满脑子想着吃东西,这是怎么回事?
“想吃”是一种感受,这种感受背后是“饿”还是“馋”?“想吃”就能放开吃吗?请专家带我们一同探究!
分清是“饿”,还是“瘾”饮食喜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或心理的需要。
(资料图片)
有时候,我们想吃肉,是因为饿,需要蛋白质合成人体所需生物活性物质,想吃甜品,需要甜食快速升高血糖。
中医认为,五味各走五脏,如酸入肝、苦入心、辛入肺、甘入脾、咸入肾。辣味食物大多属辛,辛入肺经,因此肺虚有寒的人,喜欢吃些辣椒、花椒、生姜、大葱等行气活血、宣肺祛寒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“想吃辣,说明肺气虚”似乎有一定道理。
但更多时候,人们只是想过过嘴瘾。高油、高糖、高盐、口感怡人的食物,更容易激发大脑奖赏机制,带来满足感,甚至具有成瘾性。
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年代中,食物一直比较匮乏,有机会就多吃,成了一种适应性行为。工业时代以后,人们不仅解决食物匮乏问题,而且食品加工技术也日益精巧,富含糖分和脂肪的高能量食物唾手可得,各式美食也成为挡不住的诱惑。当适应性行为遇上环境变化,营养过剩就成为新的健康问题。
饮食不能随心所欲人对食物的需要,受到基因、文化、心理、疾病、环境等多方面影响。一些代谢性疾病往往有地区聚集的特点。例如,北方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南方,这与北方高盐饮食习惯有关。因此,当特别想吃某类食物时,并不能就此放任自己过食、暴食。
中医强调饮食五味调和,寒热适中,无所偏嗜。五味与五脏,各有其亲和性,如果长期嗜好某种食物,会使该脏腑功能偏盛偏衰,久而久之,五脏间相克关系发生转变,就会损伤他脏造成疾病。总之,饮食宜寒温适中,否则多食生冷寒凉,损伤脾胃阳气,偏食辛温燥热,使胃肠积热。
了解自身、理性选择一般人群和部分特定人群的营养需要,可以参考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推荐,一些疾病人群则需要更复杂的个体化饮食指导。
营养师应综合膳食调查、病史采集和辅助检查,进行营养评估和分析,才能给出合理膳食建议;中医则需要结合望闻问切,辨证之后才能论治。
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大部分时候需要医生的专业帮助,理性选择食物更要克服种种诱惑,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。
猜你喜欢:
从全国12158家影院中脱颖而出!徐汇这家影院成2023上半年票房冠军
“卡努”最新动态!对上海影响如何?
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园区网络安全 | 徐汇区举办网络安全进园区系列活动
夜览·享读|被称为纺织技术革新鼻祖的这位古人,让更多百姓得以度过寒冬!
用爱心“托”起孩子们的暑期,他们是“小老师”更是“好榜样”
综合自:沪小康
编辑:叶芳芳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
标签: